胡同里的798:方家胡同46号-凯发k8官网
西城,旧时的建筑,并不宽敞的街道。"雍和宫、国子监、成贤街……"光是听到这些名字,老北京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国子监,街两旁高耸的树木,随便一棵也该是有百年的历史了吧。每走一段,就会有华丽的牌坊出现在面前,标志着这个学府的重要性。而明显的下马石,更是让人肃然对这个地方起了敬意。而我今天要探访的方家胡同,就紧挨着这著名的国子监。
方家胡同,东西向,为元建大都时所辟。西起安定门内大街,与分司厅胡同相临,东至雍和宫大街。但这个方家到底是谁,今天却已经无从考证了。清雍正九年(1731年)开始就有南学在方家胡同东部路北,房舍190间。清朝内火器营马队也在此巷中。方家胡同的13号、15号更是循郡王府。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府邸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至今保存完好。1918年9月,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即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老舍就在这里住了两年。而在今天,一座隐匿在红墙碧瓦之间幽深胡同尽头的"loft"———"文化创意街坊"在方家胡同46号落成了。
方家胡同46号院是原中国机床厂厂址,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建成的礼堂、锅炉房、恒温车间、办公楼等各种建筑混合成的厂区。雍和宫、国子监、孔庙、钟鼓楼等如此之近,让这处厂房无形中沾染了元、明、清三代古都的气韵。现在,因为它的国际流行loft格局特征,框架结构,大开间,独立性,私密性好,层高4-8米,可自由随意分割,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视野转向这块寸土寸金的京城腹地。
"文化创意街坊"的定位比798更多元化一些,这里不但有主题书吧、餐厅、酒吧、胡同艺术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还要建造提供影视创作表演的小剧场、创意实验室等,这都是方家胡同46号想要去寻找的特色。
参差咖啡是最早一批入住方家胡同46号院的经营者,他们认为咖啡馆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很独特。适合思考、分辨。适合谈论、畅想。他们也期待自己的咖啡馆能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把人们从稍许的迷失中引领回来。参差的原则是做十元的好咖啡,走进大门的那一瞬间,浓浓的咖啡香就已经围绕着你转来转去,丝丝寒冷就这样在屋内的温暖中融化了。有时你会赶上一场电影。这间房子有一面墙,很大的一面墙。到了晚上就化身为银幕。有一种家的感觉,可以喝着咖啡、吃着西点,可以重复着自己喜欢的电影一遍又一遍。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堂影院。
"烧鲜至尊饭馆"是舒服实在的家常菜,希望食客可以在这里回想起爷爷奶奶的手艺。比如醋溜土豆丝,现下的刀功讲究"越细越好",而我们偏要把它切得很粗,还会配上酱油,这才是我们儿时吃过的家常菜,才会贴近“街坊”的主题。饭馆的老板热爱摄影,进修过广告设计:“把店开在方家胡同,是因为胡同文化一直都在升值,外面的人想看看北京胡同的样子,地道的北京人又想保留住他们的成长记忆。这里不是传统的街面店址,离国子监大街很近,很多游人都是溜达着找到了这里,所以我们不担心没人光顾。"
旁边的"埃蒙小镇",主打民族风味。老板埃蒙是佤族的原创歌手,一直坚持在北京宣传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原云南原生态菜系。慢慢地,"埃蒙小镇"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餐吧,而是潜移默化成为云南各少数民族在首都展现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热爱摄影的老板,在店里摆满了反映云南生活的照片,让人在享受的同时,感受着少数民族多姿多彩而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
走出"小镇",从大院深处的拐角,隐隐传来一阵优美的音乐。循声而至,"北京现代舞团"的招牌分外醒目。这里没有任何人为改造的痕迹,只是在硕大的厂房中央架起一座黑色的舞台,舞者们正和着音律,施展着抽象的肢体语言。
像这样的店,在46号院还有很多。因为古都风貌保护的限制,国子监地区多年来始终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危改和拆迁,所以胡同保存完好,北京平民生活气息浓郁,而且还有很多像46号院这样的闲置厂房。这些都强烈吸引着文化创意企业,所以在以后,这样的店在方家胡同还会越来越多。
现在的798,已经不再是艺术爱好者创意的环境,它更像一个艺术品贸易市场,甚至成为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举着小旗的大部队。艺术文化的气氛,会随着商业化的成功而渐趋衰弱,798未来的世俗化将要比商业化更加可怕。或许有一天,方家胡同46号院将成为城市中心比798更798的地方。